寒潮过境,气温骤然下降,心脑血管病患者难以适应气温的急速变化,容易在情绪激动或过劳的情况下,因交感神经兴奋令心跳加速、血管收缩或痉挛、血压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破裂,进而发生脑出血等危象。
而寒冷也会使人体血液较粘滞而运行相对不畅,血液流速减缓,更容易形成小血栓,引发心肌供血不足或脑血管堵塞,形成致命的心肌梗死或脑栓塞。为保护心脑血管,安然过冬,心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与合理的营养补充。
==起居休养好习惯
●早睡晚起多休养
传统养生学认为冬季的寒冷,可令大地和动植物呈现收藏现象,多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也应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季睡得早、起得晚、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冬季早睡晚起还可避免夜间的极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和刺激,减少促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而充足的睡眠还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强免疫,有益疾病预防。
●晨练要待太阳起
睡眠时,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冬季晨起的大强度锻炼,有可能令神经兴奋和心脑血管的负荷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科学的做法是,冬季有晨练习惯的中老年朋友,要等到太阳升起之后,温度回升,再去锻炼。
●头脚保暖要注意
头部受寒可使大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使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在严寒季节里不要让头部受冻,外出时要戴帽子。另外,因动脉遇冷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促使栓塞发生,所以冬季保暖对血管保健很重要,而所谓“寒从脚下起”,要减少寒邪的入侵,注意下肢足部的保暖尤其重要。
==饮食营养要到位
●三低膳食促健康
不良饮食是三高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三高症一旦形成将对心血管造成诸多危害。然而,由于冬季进补的传统观念,加上冬季里有春节等较多的节假日,人们容易大量进补滋腻食物,或进食多油脂、偏甜腻和重口味的餐点,这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阻塞血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 “三低膳食”(即指“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方式)对心脑血管健康的积极意义尤其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人体如摄入过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会提高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水平,造成血脂升高,促发心脏病发作。因此在营养保健上,应养成清淡饮食习惯,多食鱼类、禽肉、豆类及豆制品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减少猪肉、油炸食物、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另外,精制糖和食盐的过多摄取都是促使血糖和血压指数增高的重要原因,并可间接地影响血液胆固醇的代谢,也应控制其食用量。
在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中,大豆是保健心血管的首选,正如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FDA)健康声明所表述:在食用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的同时,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能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
●摄足多种维生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液中过氧化脂质的侵袭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体内存有充足的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C、E和A),可依循多个抗氧化机制以提升血液和血管壁的抗氧化指数,时刻保护心血管健康。另外,研究发现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联,而丰富的叶酸和维生素B1 2、B6的摄入,对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十分有益,可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率。因此,在冬季饮食中要注意多种新鲜蔬果和粗粮杂豆、干果等食物的摄入,以获取肌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但由于冬季的物产相对偏少,必要时也可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类营养补充食品。
●食物调理也显效
某些天然食物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搭配,例如深海鱼类、木耳、山楂、大蒜、洋葱和茶等。我们都知道经常喝茶有助于消脂解腻,究其机理乃是源于茶叶中所含的植物营养素——茶黄素能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结合,减少人体对食物胆固醇的吸收,并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肠道的排出,还能抑制人体自身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内外的调理,表现出显著的降脂作用,同时还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壁等多重健康益处。而源自深海鱼类的鱼油因富含有Omega-3多不饱和必需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可有效帮助降低血液甘油三酯浓度,使血液稀释,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阻塞。因此,美国FDA现已批准将鱼油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除尽量从食物中获取这些有益健康的元素,也可进食些含深海鱼油、茶类提取物的补充食品,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减少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并降低血黏度,从而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